自動氧化穩定性測定儀通過模擬高溫高壓氧化環境,利用壓力變化或氧彈法量化物質抗氧化能力。核心工作原理:
自動氧化穩定性測定儀通過控制溫度、氧氣濃度等關鍵參數,縮短樣品氧化周期,并通過傳感器實時捕捉氧化反應中的特征變化,然后通過數據處理輸出量化結果。具體過程可分為3個步驟:
樣品預處理與環境控制
將待測試樣裝入專用反應容器,并將容器置于儀器的恒溫反應艙內。儀器通過高精度控溫模塊將溫度穩定在設定值,同時向反應艙內通入穩定流速的氧氣(或空氣),模擬樣品在儲存、運輸中的氧化環境。
氧化過程動態監測
氧化反應會導致樣品的物理化學性質發生變化,儀器通過特定傳感器實時監測這些變化,不同檢測原理對應不同的監測方式,主流技術包括:
壓力傳感法:氧化反應中,樣品會消耗氧氣生成二氧化碳、醛酮等氧化物。在密封反應體系中,氧氣消耗會導致艙內壓力下降,儀器通過高精度壓力傳感器記錄壓力隨時間的變化曲線,當壓力下降到設定閾值時,對應的時間即為 “氧化誘導期(IP)”,誘導期越長,樣品氧化穩定性越強。
電導/電阻法:部分樣品氧化后會生成極性物質,導致其電導率升高。儀器通過插入樣品的電極實時監測電導率變化,電導率突變的時間即為氧化誘導期。
差示掃描量熱法(DSC):氧化反應多為放熱反應,DSC 模塊通過監測樣品與參比物(惰性物質)之間的溫度差,記錄氧化放熱曲線,放熱峰出現的時間即為誘導期,同時可量化放熱量,反映氧化反應的劇烈程度。
數據處理與結果輸出
儀器內置的數據采集與分析系統會自動記錄監測到的壓力、電導率、溫度差等數據,生成時間 - 參數變化曲線,并通過算法計算出氧化誘導期(IP)、氧化速率常數等關鍵指標。然后以數值、曲線報告的形式輸出結果,部分機型支持數據導出,便于后續分析與歸檔。